一冬无雪的北国名城石家庄,随着春节将至,尽管寒光千里的华北大平原还未闻到春天的气息,但已有了传统春联“一冬无雪天藏玉,三春有雨地生金”的期盼。其实我们的书法也同大自然一样,在长期艰难蕴育后,预示着某一天成果的降临。我希望自己是这样,更希望我的学生们也是这样。这一天,我的学生胡立民来我的家里看望我,并将准备出书的作品让我提意见,当我看到学生的新作时,真的产生了一种三春有雨地生金的期盼。
在我与立民交往的十几年中,知道他是一个忠诚艺术并有思想的人。开始是在他的言谈中,后来是在他的作品里。二者的统一揭示着一个深刻的道理:艺术通于道。
任何一门艺术,尤其书法艺术,是在长期的孕育中结出的硕果。
看了立民的作品后,就像读他的文章和诗一样,无论是楷书、行书、草书都是表现道的和抒发情感的载体,所以感动了我。
中国书法最重要的是写自己的性情。历史上的大家都是这样,书由情而作,颜真卿的《祭侄文稿》之所以感染人,就是写了情,写了思想,通于道,才有永久的艺术魅力,这个作品是高尚的。它能给人以鼓舞,教育和启发,得到美的享受,这是书法最高的艺术境界。立民的作品也在追求真情,那种旷达、开张、浑厚、高远的境界如同让你站在高山,草原,看到天边的飞虹掠过而浮想联翩;或是站在大海边,望着东方的日出而激情满怀。他楷书的雄强,典雅,行书线条的流美,草书线条的激荡都能让你体会到生活中的美好,这是书法艺术真正的魅力。立民,在这方面不断地挖掘,深化,才使他的楷书达到了相当的艺术水平,他有自己的规律和追求,有自己的面貌和才情,有对艺术深刻地理解和把握,创造了既属于书法传统,又有自己风格的新面貌。为艺如做人。立民的质朴厚重是同仁们称道的,他自己骨子里的品格融入了自己的作品中,使大家感到,其作品如同立民本人。这是一种修为,也是一种境界。
人生要有境界,要不俗,艺术也要做到不俗。魏晋时,人们崇尚儒释道思想,追求士大夫高雅的情趣,如竹林七贤、建南七子、陶渊明、王羲之、王献之、王询等,他们的作品不俗。立民的作品从魏晋入手,一路走来,临二王,学魏碑,经历了学习,研究,实践,提炼,升华的过程,形成了自己作品不俗的格调。他前些年的作品基本上属于学习研究阶段,近几年的书法实践,逐渐多了艺术的理解,人生阅历,再加上视野的开阔,使他的书法艺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, 表现出了当代人的审美,反映了当代人对书法艺术的呼唤。立民的作品是传统的,是有源之水,有根之木,所以他能流的更远,长得更大。但又是创新的,因为,他作品中的精神是与当代人共通的。
传统是水,是一望无际的海洋,我们书家是鱼,在大海中可以游到任何地方,潜得越深,游得越远越好,但不能跳到岸上,岸上不是书法的传统,那里没有规律和法则。立民懂得了这一点,用自己的才情和智慧在书法的大海中遨游。他以楷书为基点,把唐楷化魏碑,又以碑化行书,行草,现在又尝试化草书,书路越来越宽,从这本集子来看,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。立民与他同辈们相比,是一个出道较晚的书家。他从十一岁开始写字,到三十五岁才上国展。应该经历了“一冬无雪”的长期磨砺,我作为他的老师,期望他“天藏玉”,更希望他“三春有雨地生金”,如今立民已成为当今有创作实力的书家,因为他扎根在地上,思想前瞻,这一点,从他的行草书中可以证明。他深入二王,但他的笔势又与二王秀劲飘逸不同,他把魏碑的用笔运用到草书后,产生了一种力量的飘逸,让我们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。
古人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真理,任何艺术都是在不停顿中给人们带来希望,在不断创新中保持着独有的生命力,无论对个人和艺术群体都是这样。艺术是春天的事业,春天的事业是朝气蓬勃的事业,是前途无量的事业,是万紫千红的事业,是不断升华的事业。期望立民在这个美好的春天里,不断生出属于他自己的金。
旭 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