跋文跋语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诗文学术 > 跋文跋语

《蔡子谔书法作品选集》序——旭宇

发布日期: 点击量:

 

 上世纪80年代初,我当时在河北文联主办的大型文学刊物《长城》负责诗歌、散文编辑组的工作。初夏的一天,在编辑阮华(后调深圳)送审的稿件中,有一篇署名蔡子谔撰写的美学札记:《笑着向“丑”告别》,通篇文稿透着睿智、思辨和才情。我签发后对阮华说,此人日后必有所成。

 忽忽26年过去了,蔡子谔果然成了著名的学者、作家和书家。

 作为学者的蔡子谔,不仅有着诸如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研究员,河北大学文史学院、艺术学院兼职教授,文化部艺术科学学科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特聘调研专家,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;以及以贺敬之、李尔重、魏巍(原会长)为名誉会长的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顾问,中国国学学会、中国马列文论研究会、河北燕赵文化研究会、河北茶文化学会等名誉会长、副会长和理事等众多学术名衔。更重要的,或者说名实相副的则是:他在众多学术领域,如审美直觉心理学、“格式塔”心理学,晋察冀戏剧、音乐,毛泽东美学,新闻摄影美学,磁州窑审美文化研究、中国服饰美学,书学美学及中外比较艺术研究等诸多学科均有开拓性的研究,并均有厚重的乃至填补空白的学术专著梓行:《视觉思维的主体空间》、《晋察冀文艺史·戏剧、音乐》、《晋察冀戏剧戏目提要》、《中国现代戏剧总目提要·晋察冀戏剧》、《毛泽东与美学》、《崇高美的历史再现·中国解放区新闻摄影美学风格论》、《磁州窑审美文化研究》、《磁州窑造型艺术与民俗文化》(即将出版)、《中国服饰美学史》、《书学美学詹言》(与李世文合著)、《紫萼斋玄香录》(即将出版)、《影响世界的中国艺术·时间、空间艺术卷》(与陈旭霞合著,即将出版)等。仅以他获国家级大奖的《崇高美的历史再现》和《中国服饰美学史》来说,前后费时十余载——几不“窥园”,两部书共三百二十余万字,重约十斤许,真可与秦砖相埒了。他真真是以“出世”的精神,在做“入世”的学问啊!因此,他受到了国内外各方面具有权威性的专家、学者和艺术家如王朝闻、蒋孔阳、高尔泰、伍篆甫、张爱萍(与苏静皆为将军摄影家)、苏静、魏巍、胡可、吴印咸、李希凡、陈辽、敏泽、史树青、叶朗、黄能馥、李锦璐、庄锡华和日本学者秋吉久夫、三山陵(女)等先生多在《人民日报》、《光明日报》、《中国文化报》和《文艺研究》、《文艺理论与批评》和[日]《日中艺术研究》等中外国家级报刊发表评论文章等,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。此外,在国家级和全国有影响的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。多篇被《新华文摘》、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、《人大复印资料》转载和摘要。专著和论文合起来,共约八百余万字。并荣膺第十届、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、国家优秀艺术图书奖等国家级大奖和河北省第三届、第五届、第八届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(专著)奖,河北省第六届、第九届、第十届文艺振兴奖等省政府奖。所以,我们说蔡子谔是一位硕果累累、名副其实的学者,是一位像“苦行僧”那样虔心向学、澄思寂虑的学者,是一位应当受到推介和钦重的学者。

 作为作家的蔡子谔,以他文学创作的实绩,早在1991年便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。他的中篇报告文学《原动力的潜层开掘》,发表于《长城》时,时任河北省委书记的邢崇智曾撰文为序,予以赞扬和推荐。《文艺报》、《河北日报》均于头版发表消息或全文转载。1992年 6月9日的《光明日报》和同年第7期《新华文摘》,分别发表和转载高洪波撰写的《时代的回音壁》及李炳银的《生活文学凝聚的大山》等长篇评论,文中论及该作。该作荣获“1990-1991年度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”。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又梓行该作的长篇报告文学文本。他出版的文学传记《沙飞传》,被《中华读书报》,《作家文摘》、《今晚报》、《中外书摘》和《档案天地》等二十来家报刊转载或连载百数十篇次。原《文学评论》主编、著名评论家敏泽以《荒诞性悲剧的震撼力量——读蔡子谔〈沙飞传〉有感》为题,撰文予以高度评价。著名作家梅洁也在《大时代》撰文热情推介。此作获河北省第十届文艺振兴奖。此外还有《绿色的惠风》、《当代戎冠秀》、《天籁》等多部中、长篇报告文学在《人民文学》、《长城》等文学刊物发表。他还涉足长篇历史小说《左宗棠》和长篇传奇小说《奇侠艳遇》的创作;前者所写样章,颇受中国文联出版社奚总编和阮副编审欣赏,故出版合同中签定,首印一万册,却按两万册的版税付酬。但后因题材与民族问题相左,致使已竣稿的第一卷未能付梓。后者,由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,首印5万册。他对儿童文学这块绿茵园地也情有独钟,撰写的儿童文学《白居易的故事》等5部作品由少年儿童出版社(上海)等出版后,多次再版并获奖。此外,他于闲暇之时,触物感怀,引商刻羽,多有吟咏。其所作诗词,神韵隽逸,格调古雅。我在《诗神》任主编时,便多次编发过他的古典诗词。他近年雅好楹联特别是嵌字联的撰写。其所撰之嵌字联,灵犀一点、心融神会,绮思妙想、巧不可阶,文藻斐然、大雅宏达,寓意祥瑞。颇受戚友和人们青眷,求索者应接不暇。据悉他将近作“古代书法家轶事百咏”和数十副嵌字联,刊布于即将付梓的《紫萼斋玄香录》中,我想人们是会饶有兴味来赏读的。另,我继著名作家贾平凹、冯骥才之后,应河北作协和文学馆的盛情邀请,加入了他们举办的“全国著名作家书画系列展”的行列。最近即将举办的“蔡子谔书法展”也在上属系列展之内。如此,不但增加了其系列展的生命与活力;同时,也可表明作为作家蔡子谔的声名和影响。

 作为书家的蔡子谔,首先是一位书学理论家。他对于中国书学美学理论的深湛研究,较为充分地表现在他与李世文合著的《书学美学詹言》中。他所执笔的篇章,多篇被《书法导报》等报刊全文转载。该著在书坛引起较大反响,张飙、郗吉堂、王律、刘荣升等相继在《中国文化报》、《中国艺术报·中国书法学报》、《河北学刊》、《书法家》等报刊发表评论,阐释它为“钩沉传统,创建现代书学美学”所作的可贵贡献。该著荣获河北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(专著)奖。另,他的另一专著《影响世界的中国艺术·书法卷》和书学论文集《紫萼斋玄香录》即将付诸梨枣。此外,蔡子谔还是一位具有深厚传统功力,又有独特创作个性和高雅美学品位的书法家。著名作家、书法家魏巍老先生披览了他所临的孙过庭《书谱》后,欣然命笔题道:“唐张怀瓘《书断》谓过庭博雅有文,章草宪章二王,工于用笔,隽拔刚断,尚异好奇,凌越险阻,少功用,有天材。真行之书亚于草矣。子谔所临《书谱》,颇得孙虔礼意趣。”魏老所说的“意趣”,我看当包涵“意蕴”和“趣味”或曰“趣尚”。这“意蕴”和“趣尚”自然包涵着张怀瓘在《书断》中所述的丰厚内蕴。蔡子谔与已故著名学者,书家黄绮先生曾在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同事廿余年。一次,当蔡请黄老题写《晋察冀文艺研究》的刊名时,黄绮曾当众说:“你的毛笔字我见过,写得很好,很有传统功力,看来在临池上是下过大功夫的。同时又有自己的面目。你就自己题写罢!”还题赠一首七律“多少逸闻介说来,眼前一瞬万花开。人生光耀应如此,凭我手头创作才。”予以嘉勉。著名书家张飙先生曾在《中国文化报》撰文,称“蔡子谔是学者型的书家”。著名书法教育家、书法家欧阳中石老先生,二十多年前曾与蔡子谔有过一番简短而款洽的交谈,嗣后似有所感,兴会标举地为蔡撰得一联:“相知不必相识,同好自当同德。”上述书坛耆宿的评价,无疑渗透着他们自己丰富书法艺术实践经验,闪烁着别具只眼的睿哲之光。

 我在品评蔡子谔书法时曾用过三个字:“厚”、“老到”。我在一次与蔡子谔观看他书法作品的照片时深有感慨,并脱口而出:“厚,你的字‘厚’啊!”细细思忖,说到子谔书法作品的“厚”,首先是他以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所孕毓出来的艺术才华。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嘛!人是如此,书也如此。其次,是他学养富赡,特别是国学和书学理论功力的深厚。诚如杨守敬所言:“一要学富,胸罗万有,书卷之气,自然溢于行间,古之大家,莫不备此,断未有胸无点墨而能超轶等伦者也。”子谔书法雅逸澹定的书卷气,正是从深厚的学养中自然而然地流溢出来的。再次,“厚”有“醇”的意蕴。子谔在宪章二王,步武先贤的临池功夫中,含英咀华,取精用“醇”,故他书法浓郁的“醇厚”气息,盖源于此。子谔喜用浓墨,更增益了他书法作品“厚重”的翰墨韵致。“厚”还有“敦厚”、“厚道”之义。子谔人品厚道,故书品存“敦厚”之风,也是“书如其人”这种人品即心性、情感、学养、志趣等与艺术表现存在着辩证统一关系的必然;也可谓“书品”之“敦厚”,是“人品”之“敦厚”的外化结果。我在参观河北省首届知名作家书画展时,曾指着蔡子谔的作品当着众人的面说:“老到。”这似乎也有二重含义:其一是子谔已逾六秩,自有“人书俱老”之风概;另一是郑振铎在一篇文章中言及的“笔力老到,风格苍劲”的“老到”,这便是功夫精深。移用于子谔的书法也是庶几近之的。近日中国书协与《书法报》联合举办的“全国首届老年书法大展”,向蔡子谔发来“特邀函”;至于其他各地书画院的“特邀函”则络绎不绝。这说明他的书法已经开始受到当代书坛和书法媒体的瞩目和喜尚。我相信大家在参观“蔡子谔书法展”,翻阅《蔡子谔书法作品选集》时,自然也会深有同感的。

 此外,须赘一笔的是,蔡子谔不仅是中国作家协会、中国戏剧家协会、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,河北书法家协会理事,他还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的会员。他不仅在美术理论特别是工艺美术史研究方面成绩卓异,而且也是一位有着颇强的中国画笔墨意趣、造型能力和运用散点透视,营造虚实相生的主体空间意象的画家。所以我以为,将蔡子谔先生定位为学者、作家和书画家,或许更为客观,更为全面和更为确切。

 “尚书·秦誓”云:“人之有技,若己有之;人之彦(美)圣,其心好之。”我确实是怀着这样一种心境,来向大家推介我的好友蔡子谔的。我深信朋友们也会怀着与我同样的心境走近和认识蔡子谔,与他成为朋友的。

是为序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旭宇  于丁亥新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