鉴 赏
旭宇书论短简
右军之《兰亭序》,看似是不经意之作品,实则不然。此文乃右军精心制作之,非一稿而成。——《诗书杂感》 《兰亭序》既文辞与书法兼善,必非草率之作,其有一稿二稿。
拙论虽似有损书圣的神气与神名,但这样的认识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则,尊重历史的客观性。
《兰亭序》二十个“之”字各具妙态,当是书超迈风采,也是右军血肉本真。
——《〈兰亭序〉当非一稿而成》
王羲之的《兰亭序》,是他在恬淡当中的一种情绪,几乎进入一种禅的状态,信马由缰,然后经过自己思想锤炼和笔墨策划而写出来的……笔墨当中看得出来右军当时的愉悦之情。 颜真卿写《祭侄文稿》时,那是哀到了极致、愤到了极点,所以才写出那样的作品,它可以说是我们人类情感的代表性宣泄。 我们看《祭侄文稿》,不用看文字内容,只看那狼藉的作品,就知道作者悲哀到了极点、愤怒到了极点……王羲之是比较严谨的,他的书法也是比较严谨,而他儿子王献之我看比王羲之要不拘一格,比较飘逸,写得比较开展和自在。 黄庭坚,那是性格很倔强的一个人,他的字见棱见角,有剑拔弩张之势,这也是抒情。 苏轼是乐天派……字写得圆活,写得自在,写得流畅,写得不拘一格,心胸开阔之人能看得出来。 毛主席青年时代的字都很严谨,也很到位,尤其小楷写得相当漂亮。他在延安时期写的字很讲究,点画之间很讲究,一笔一笔的,字很严谨,一丝不苟。晚年是君临天下,看什么都是一览众山小,我行我素,是大江东去,是驰马昆仑,是放眼世界,所以他的书法气势是一种伟人之气。
——《书法与抒情》
颜真卿之《祭侄稿》则不然,其乃痛快淋漓写出心头之悲愤,不加构思一气而成矣。
——《诗书杂感》
赵孟頫的作品,感到平淡,没有特点。有人说赵有点儿俗,实际上赵是平淡。 王铎俗气很大……字圆滑,不具备高古的气质和气韵。 王献之的作品你要不看原作,是看不出那么好的。你一看原作,那就是好……写得开展、飘逸,放得开,而且高古脱俗,有一种空灵境界,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。
——-《不入晋格 终成俗品》
于右任把碑帖有机结合起来,形成自家面貌,是一个大家,一个现代书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。他……在碑学上下了很大功夫,显示了自己的才华。他不保守,很开放,有进取精神,先写帖,后写碑,终于写活了碑,来去无滞,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,是真正把书法作为艺术进行创作的。 郭沫若……也走着碑帖结合的路子,写得非常自在。他把书法为时代服务做得相当好,是别人不能企及的……他写出了自己的面貌、特色、精神、灵魂,不失刚健,有创意,又不失传统,字的线条富于变化、开张,不拘泥……郭开始写得就不错,后来一直处在同一水平上,再没发展。他有潜力,可以写得更有质量一点。 弘一法师……以笔墨写性情……把书法由复杂写成简约,由有为写成无为,由强劲写成空灵。观其书,就知道是个得道的出家人,他的书法同他这个人一样,一起进入了一种忘我、修行、参禅状态。他把佛法与书法结合起来,把学书与学禅结合起来,把书法艺术引向空门,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。他的书法自成面貌……不足是线条不够丰富,结体变化不多……
——《现代书法随谈》
弘一法师早年写魏碑,到晚年写一种楷书,他写的楷体非常自在,进入一种忘我的意境,一种禅的意境,他写的楷书简练、明快、自由、自在,看了以后让人为之心动。
——《创立“今楷”,打造现代楷书的“金”名牌——在楷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》
魏碑的主要特点,不只是刚健,更是它艺术上的多样性、丰富性、趣味性、抒情性,能表现人的情意。
——《说魏碑》
艺术家的抒情也是此一时彼一时此时悲哀,那时快乐;此时低迷,那时豪放;青年时期比较拘谨,晚年就可能比较自在。像孔子所说,从心所欲又不逾矩,不逾心之矩。
——《书法与抒情》
佛法与书法有深渊缘,相互彰显。
——《云水禅心·题词》
集字也是一门学问,无论是过去的徒手描摹、移拓,还是如今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,要想做到剪裁得体、形神兼备,必须是谙熟书法技艺的有心者方可为之。
——《集大成者成大器》
古人论艺有言:“阳气生而华璧立,阴气舒而风神出。”就中国书法而言,外在形式的阳刚之美,犹似诗文的豪放派,令人激赏而振奋;而富含多方信息,独抒心情的含蓄之美,又如同诗文的婉约派,因其含蓄内美而更具有艺术外延的张力,并产生持久的赏会性。
——《畅哉塬上风 入怀为我歌》
现代书法同王羲之时代、颜真卿时代、苏东坡时代,甚至晚清,都有不同。就连书家的心态与美感,同王羲之、颜真卿、苏东坡直至邓石如、康有为这些前贤们相比也有区别,并且是很明显的区别。艺术的时代性,美感的时代性,是一个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的话题,这是由不同时代的生产方式、生活方式所决定的。
——《心香一瓣·序》
本文摘自《旭宇书论短简》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