跋文跋语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诗文学术 > 跋文跋语

当代书法家精品集(杜锡瑞)序——旭宇

发布日期: 点击量:

 

我和锡瑞是唐山同乡。

 认识锡瑞是在一九八一年春天『河北省首届书法篆刻展』上。当时,锡瑞三十刚出头,是一位年轻的现役军官,擅写核桃大清雅秀丽的小行书。在同时召开的河北省书法家协会成立大会上,他当选为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。

 书法,说到底不光是技法、章法,更重要的是心法。『旧唐书』有载:『用笔在心,心正则笔正。』柳公权也主张『心正则笔正,乃可为法』。心法包括对艺术的领悟,即『立万象于胸怀』(六朝·姚最『续画品』),同时,也应包括书者自身的人品、修养与学识。正如清代方薰所说:『人品不高,落墨无法。』我与锡瑞交往多年,深感其人好艺精,艺术圈里的朋友也都这样认同。锡瑞为人诚恳平和,从艺勤奋、全面。三十多年的军旅生涯和军级大机关的陶冶磨炼,使他养成了严谨、扎实的作风,办事有章法、有准头。在担任省直分会主席期间,倡导团结之风,积极组织活动,培养了一大批骨干人才;在担任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主任后,连续开展了雅集、点评、大赛等活动,卓有成效,使河北的篆刻大有起色。在名誉与利益上,他从来不争不挤。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上报他为全国『德艺双馨』会员和第一次推荐他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时,事先他一点『动静』也没有,连一个电话都没给任何人打过。事後说起此事,他说压根儿就没想过去争这些名份。正是因为有了一颗平常

心,就有了一份平和的心态,心灵中也就有了一个广袤的艺术空间。在艺术的原野上,只有勤奋耕耘的人才能收获鲜花、果实;懒惰的人只能收一堆荒草。锡瑞是前者,他辛勤劳作,孜孜不倦,几十年如一日,一步一个台阶向前走。

 如今他的行草书一改早年的秀美之风,结体传统但不陈旧,线条老辣且富有弹性,章法潇洒自然而富有韵律感。他的隶书写得也很有味道。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末,看到他写的隶书时,还感到有些稚嫩,但去年他在河北省博物馆办个展时,几幅隶书作品写得很有神采。他将隶书的沉雄、苍劲和简书的率意、灵动有机地融为一体,使作品既严谨、稳健又轻松、自然,格调很高。当今书坛,追摹时风,个性过度张扬,歪歪扭扭的作品往往看好。但锡瑞是位有主见的艺术家,多年来他选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,一直走下去,从不受时风和名利的左右与干扰。不少圈内朋友都说老杜的字好看、耐看、内涵丰富,让人看了舒服。他曾刻过一方印:『尊崇传统,关注时尚。』这是他的艺术主张,也是他自己奋斗的目标。在这一目标下,他不断地修正自己、完善自己,既打牢了传统的根基,又根据现代快节奏生活中人们的审美时尚,调整自己的艺术走向,形成了自己简约、明快、清雅、自然的风格。五十到六十岁之间,他的书法、篆刻作品相继参加了『七届国展』、『首届大字展』、『中国美术馆篆刻艺术邀请展』、『当代篆刻艺术大展』、『中国美术馆第二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』等多次重大展事。在省内乃至全国,这成绩也并不多见,非常难得,令人瞩目。

 锡瑞所取得的成绩得益于他深厚的学养和多门类全方位的艺术实践。她爱好广泛,涉猎面宽,除书法、篆刻外,雕钮、写作、唱歌、朗诵、器乐等,他行行都通,有的达到了专业水准。书法、篆刻,各有几册专著,还出版了『杜锡瑞巧雕印钮艺术』和诗文集『野丝瓜』。从本书法集的内容中我们可以发现,书写自做诗文的作品占了绝大部分,这便是一种实力和自信。书法作品本身其实是一种载体,它承载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,也体现着作者的文化底蕴。常言说『艺多不压身』。各门艺术之间总是相通的,相互滋养,相生相济。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很难用言语解释清楚的,但锡瑞却用实践作了最好的诠释。我想这便是他在花甲之年还能在几门艺术领域不断前进的根本原因。

 凭锡瑞的才情、悟性和勤奋,我相信在艺术的道路上他还能走得更高更远。

 宇  

二〇〇七年七月八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