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书心得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诗文学术 > 读书心得

《老子》读后悟道之十二:艺事,宜悠着点

发布日期: 点击量:

治大国若烹小鲜

——《老子》读后悟道之十二:艺事,宜悠着点

 

 “治大国若烹小鲜”,老子这话中的意思,能触动我们认知的是,干什么事都要悠着点。当然,老子的话,虽说是冲着帝王将相而发,但老子的书是为天下人所写,老百姓读后也会有所感,有所悟,而老百姓的感与悟会随着处境改变而不同。天下大道,总是这样,广布福音。

 干事悠着点,一不是不干事,二不是“磨洋工”,是说做事布局应量力而行,循序渐进,顺其自然。这样做事的好处,一是少走弯路,二是少掏学费,似慢不慢,胜于大呼隆。所以,哲人的哲语,同老百姓的俗语,似远实近。比如民间俗说“心急吃不了热豆腐”,就近于《老子》所说,不过一指大,一指小,老百姓少的是优雅深奥,有的是平俗与直白。

 艺术家为艺人生,心中牵挂的是传世之作。创大作,不能有吃热豆腐的心态,那容易局促、偏颇、浮躁、浅薄。创大作要拿出“治大国若烹小鲜”(《老子》第六十章)的本事、手段、心态,神闲气定。毛泽东有一句诗,写出了创开天辟地伟业的领导者的必有心态心境:“胜似闲庭信步。”就是这个“闲”,就是这个“闲庭信步”,是自信,也是谨严、认真,顺从自然,顺从规律。艺术创作也要遵守规律,这规律既有艺术规律,也包括生活规律、事物规律。这样才能合理使用知识积累,写出自己精神的丰富、壮观、宽阔、深厚。艺术作品,虽然有生活为源,但它的创作是望“空”虚构,是要先在心里完成它的存在,是需要艺术家有很不一般的神态,就是神闲气定。艺术巨作的创作一定是这样,积极的良好的创作心态、心境,一定要有的。先是清静下来,勿急、勿躁、勿有过,如此方不伤害其他。作家老舍,是写过好多大作品的人,有一篇文章讲,1930年代,他在山东济南教书时,对家人说:“我沉默时,不与你们交流时,那不是在生你们谁的气,是在构思作品。”创作就是这样,一定要有“闲”的心境。

 艺术家有“闲”的心境,却没有闲的心,没有闲着不动的心。艺术家“闲”的心境,就是老子说的“无”,就是佛家说的“空”。这里“空”了,没有了他物,艺术因素才能悄然而入,艺术思维才能积极活跃,艺术境界才能鲜亮生动。

 我们说人干什么事都要悠着点,艺术创作尤要悠着点,就是说为艺者一定要从作为俗世俗人不可少的俗世人生中悠出来,进入“闲”的创作心境。整天“食色性也”,那写不出小说,写不出好的书法作品,画不出好的中国画。整天心里想着“食色性也”,可以制作,但不能创作。为艺者顺从自然,就从这里开始,就体现在这个方面,就表现在心平、气静、神闲。艺术家的功夫多半近于佛家打禅、道家入定,心放平、放静、神闲。神闲就是放松对直观事物的注意,见而不见。

 创艺术大作、巨作,一定要有良好的艺术心理准备,要从一般的心理进入艺术心理。《空城计》诸葛亮上场第一句就唱“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哪”,艺术家一如诸葛亮,是散淡的人,做散淡的人。这散淡说的是心、是性、是情,不是头不梳,脸不洗,衣饰不整。否则,那就成了济公。济公也是先从人生求散淡,心求散淡做起。不受物欲束缚,心才能散淡。心不散的,神也不闲。心神不散不闲,两眼盯着有形物,宜去“求田问舍”。《幼学琼林》是这么说的。

 汉末大书家蔡邕,也是个很有学问的人,说到书法时有散其怀抱的话,这是真知灼见,甘苦之言。书家作书,画家作画,当心如瓦注,不可郁结如拳。有郁结则神不闲,则心不入境。无境之书画,则韵无居处,韵无依托,是为拘谨之作。拘谨之作缺少表现力,不自在,不自由,像林黛玉进了荣国府,不缺吃穿,就是没有家的感觉,这是要折寿的。

 具体创作方面的问题,作品规格越大,越不能急,要立从容淡定之意。书法,求飘逸,绘画求恢宏,不伤其雅。

 书画大作,不能作急就章。颜真卿的《祭侄文稿》,虽说书写在一时,然感慨已多年。感慨为心作,落纸为墨迹。

 

 

旭宇口述 郗吉堂整理撰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