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书心得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诗文学术 > 读书心得

《老子》读后悟道之二十六:旦夕与共,欲语已忘言

发布日期: 点击量:

尊道而贵德

——《老子》读后悟道之二十六:旦夕与共,欲语已忘言

 

 中国的书画艺术,其美妙在意境。艺术的意境美,又与艺术家的人格密切相关。

 艺术是载道的,在这一点上,古今中外一样。当然,区别也有,那就是时代不同,地域有别。当然,这个道既是天之道,也是人之道。所以《老子》说:“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。”(《老子》第五十一章)

 现在的书画界,至少是书法界,仅强调线条,也就是笔墨了。强调线条,重视笔墨,原本是不错的,但是问题在于不少人有了线条,有了笔墨,就没有了道,干脆把道给忘了,给丢开了。于是,给人的印象是书法即线条,线条即书法。这就不免陷入狭隘的形式主义了。小学生学书法,他们看的是线条,感受的是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。我们不同,号称书法家的人不同,眼里也只能看到一堆一堆线条,那确实是有点浅了。浅在哪里?浅在线条就只是线条,线条里没有道。古代的道从线条里退去了,当下的道又找不到,这不让人很纠结吗?

 上古时代,仓颉造字,虽也只是几组线条,却是我们民族在生成、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极重要的推动力,意义与价值一点也不次于当代社会的计算机问世。后来,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,书体渐多。书法载道,历史上就是这么形成的,书法美也就是在这么一个载道的过程中形成的。所以,书法上有些东西看着很美,原因就在于那是道的化身。这是一定要记住的,记不住这个,那你就不知什么是书法。道推动了形式,无形中也传达了美。但是很多时候,我们对此缺乏认识,总是习惯于感性存在,习惯于把道与形式分离开来,把人之道与天之道分离开来,并且总简单地认为道就是道,形式就是形式。而这么一分离,就又看不到形式美原本是道之美。这怎么能行呢?这怎么能认识我们的书法作为艺术的民族性呢?

 比如现在有些书法写得很怪,是离经叛道的,同书法传统很不一致。强调创新,那应该是有源之水、有本之木。弘扬传统文化,要“尊道而贵德”。我们的德上通天之道,下合人之道,能见出我们民族五千年而日益昌盛之根本,也就是说是合道之德。一个人,德上去了,道也就修成了。道与德分不开,道是由德培养出来的,懂了道的法则,对德也是个培养。我们说贵德、养德,都是为了道的存在与发展而作出的努力。所以,道是不可以抛弃的,时刻不可违背,什么时候也不可缺失。离道、叛道,最终是要受到惩罚的。艺术是载体,是为了弘扬道。离开了道的艺术,是没有价值的。书法艺术要追求很高尚的境界,那标志就是脱俗,艺术要脱俗,那就得守道,艺术境界不高,谈不上艺术脱俗。但是艺术的品质是由作者的品质决定的,作者的品质是由道决定的,二者相辅相成。

 艺术创作中的尊道就是顺乎自然、顺应自然法则。违背道的,就说不上贵德。能尊道贵德,作品就是传世之作,艺术家就是高尚的。时代号召艺术家多创作反映时代的好作品,这是合道之举,也是艺术家的高尚使命,我们的创作就是要尊道而行。

 道与德是分不开的,艺术家的修养与作品的思想性、艺术性也是分不开的。提高修养,是德的要求,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,那是道的呼唤。所以艺术家不要只注意创作,而忽略道的存在,只有很好地注意了尊道、贵德,我们的创作才能为人民所重视,为时代所需要。

 

旭宇口述 郗吉堂整理撰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