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书心得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诗文学术 > 读书心得

《老子》读后悟道之三:艺术创作当戒“跟风”

发布日期: 点击量:

众人皆有余 而我独若遗

——《老子》读后悟道之三:艺术创作当戒“跟风”

 

 老子真是一个天才的社会学家,他的洞察力令人叹服。“众人皆有余,而我独若遗”一语(《老子》第二十章),让二千余年后的我们,面对现实,面对前贤,汗颜。

 我们的族人,有“跟风”之好。比如,近几十年来,热热闹闹的“全民下海”“全民经商”“全民炒股”“全民炒房”,等等,不一而足。这就是俗话说的“随大溜”,及“撵着下,不害怕”之类从众心理的反映。书画界这种情况也很盛,跟风的情况不是一般地多,是太多。画家,追求抽象艺术,学洋人东西,甚至比洋人还抽象,最后抽象到哪里,还需要画家出面作哲学的,至少是艺术哲学的阐释。如此一来,画家是最聪明的人,看画的人却成了傻子。书界也是这样,前几年盛行流行书风,大家都写,以入展为目的,以获奖为动力,上届展小楷,天下尽楷,下届草书,人间皆草,此种现象,一似老子所说,如登春台,追寻美景,如享太牢,饱餐盛宴。

 游春,是跟着春跑,是春在跑,在前,游者在春之后,在跟。

 盛宴的人也是如此,他不是美味美食之美的本源、本在,他最多只算是在追逐着一种精美的创造,至于追逐的目的,尚不可尽知。这就离经叛道,舍本逐末,甚至有点像缘木求鱼者了。

 书画家是什么人?是跟风的人吗?是人云亦云的人吗?怎么可能呢。你说达·芬奇是跟风的人吗?他要跟风,怎么能把色彩在空气中的微妙变化清晰把定,以至创作出《蒙娜丽莎》?毕加索的画是很抽象的,但那种变形中蕴有多少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?中国绘画,单是王维的山水画,你说他在跟谁的风?在追逐一种什么样的时尚?还有苏轼,苏轼的字在跟谁的风?他是在追逐自己的心。苏轼画竹不分节,为什么?他说竹的初长何曾分节。不分节的竹,那是苏大学士心中的竹,无隔。竹无隔即心无隔,一气通天,畅通。凭什么说书画即人,就凭这。

 所以,书画家,我这里说的书画家不是不作书画便只能回家卖红薯的人,而是一些性情中人,是一些若不成书画便如死,即死的一群人。如吴冠中,虽向社会奉献价值几千万元的书画之作,却到老来只住几十平米的小屋。这样的一群人,他们是伟大的人,有独立的人格,有至高的文化尊严。他们对学问,对艺术,视同生存的身躯。这样的人喜欢独立思考,是不会跟风的。当别人,有意在兴风,在掀风头,或跟着风头起哄,或不动脑筋没有思想的一群在向西时,他在想,为何不可向东?当然,作此想,不会脑瓜子发热,不会是随意想,不会是他人向西我偏东,前人瘦笔我偏肥,前人疏朗我偏紧密,一味地硬扭脖子的所谓“创新”“创造”,所谓“个性”“个人风格”。他们在学问的基础上,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,把好关,取法乎上,以展现自己做人的个性,艺术的个性。这就是老子所说的,当别人都在热热闹闹地追风逐浪,追逐时尚时,当别人都在生龙活虎地寻觅笔墨缝里的市场效应时,我们可否如老子所说那样,木讷一点,当个老实人,迟缓一点,做个傻子。须知,历史选择的是有历史感的人,追逐时尚的机灵与敏捷绝非历史感的表现,甚至是与历史感相悖的否定性特征。所以,真正愿为书画和书画事业而献身的书画家,首要保持的是自己独立的文化尊严与艺术个性,决不会为市场效应而扭曲自己的艺术存在。

 唐代画家吴道子,以“吴带当风”而垂名千古,史称“吴家样”。一次一个将军愿出百斤黄金请吴画圣为其亡父作一画像,吴不取其金,却愿观将军天下无二之剑术。将军乃脱下孝服,即作剑舞,精采绝伦,而吴当庭作画,栩栩如生,史称剑与画皆绝天下。试问,吴之风动,又是跟谁家风起?而当时,天下画法有曹家样、张家样风行。以此可知,跟风,只是起哄,不会是真正的风。

 所以,真正的书画家要有自己的见解,要有自己的文化尊严,要有勇气像老子那样,对风头说一声:“不。”

 

旭宇口述 郗吉堂整理撰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