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书心得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诗文学术 > 读书心得

《老子》读后悟道之十七:精湛学艺,厚道做人

发布日期: 点击量:

大丈夫处其厚 不居其薄

——《老子》读后悟道之十七:精湛学艺,厚道做人

 

 老子说:做人要厚道。为什么?

 老子说:天厚道,地厚道,道厚道,诚恳朴实,公平公正对待万物,不欺弱小,不畏强暴。如果不是这样,那天地之间,不言小花小草,小虫小鸟,纵然为人,也不得出世。想想,5万年前,50万年前,500万年前,人何其大?若非天厚道,地厚道,道厚道,人何以繁衍至今而为类?故人不可自大,不要稍有小能就飘飘然、昏昏然。

 所以,老子说人要厚道。

 我们说书画家尤其要厚道。为什么?

 在我们看来,书画家是天赐其聪慧,以成为人间骄子。如此才俊,当效法天、地、道,以仁心厚天下,切勿厚己薄天下。

 厚是什么?老子说:“大丈夫处其厚,不居其薄。”(《老子》第三十八章)厚是德的问题,厚德载物。为大丈夫,担纲大任,当厚德方为有力。天地之间,薄者之最为金钱,为功利。商人逐利金钱,所以古今书籍皆言商人义薄。屁股坐在钱眼上的人,是“居其薄”,不处其厚,所以此种人不可言德。

 书画艺术家是天惠其心,地厚其才。天地有爱,所以应该言德。德是土壤,是生命之根,成长之本。小时候,常听长辈讲:树培根,人培德。至今不忘。人这一生,能走到哪里,能走多远,都离不开一个“德”字。有德之人,行稳致远。缺德之人,孤家寡人,既无以立,又无以长,他的存在,没有旺相,只有萎缩。书画家以出众之才,承千古文化恩泽,流长布远。做公众心仪的事业,尤要刻骨铭心,记住德,记住道德修养。这是艺术家首选,是比写字、绘画还重要的。

 好的书画艺术家,有益于人民,有益于民族。致力文化传播,那就应该更重视品德修养,在品德修养上多用些功夫。老子说,修德在身。修德,先修其身。心正身正,才具有艺术家的最高境界。德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,要想成大家,必先有大德。大家大德大境界,小家小德小境界。仔细想想,一定是这样的。这就是书画艺术家要把立德看得比写字、绘画还重要的原因。文以德传,字以德传,画以德传,古今一理,不可忘记。

 书画家站在德的大地上,力量无穷,力大无比。自己在德的土壤上,越厚越好,根子越深,长得越大。

 厚德之外,还有厚积薄发,不断积累。在艺术上、修养上的积累,眼界方面的积累,学养方面的积累,也要处其厚。厚是体现在多个方面的。首先是道德方面,这是立身之本,少德、薄德是不行的,只有厚德才可载物。少德、薄德大概只能承受一己之躯而已吧。其次是学养方面,也要厚,这是知识积累,人生历练,知多行远。再是技艺方面,也要讲个厚字,勤学苦练,多学多练,表现方面的手段掌握得多了,表现力自然也就丰富了。一定意义上,丰富也是厚、厚实、厚重,内容和形式有时在艺术上是合二为一。

 书画中的薄,是花哨,是哗众取宠,是不实在。这样的人,这样处事,永远成不了大家。思想不一样,道路不一样,方法不一样,结果当然也不一样。笔者(旭宇)曾说过,艺术事业永远年轻。艺术事业是老实人的事业,是诚实的事业,是诚信者的事业。耍滑、弄奸、取巧,在艺术上就是薄。薄要取得价值,只能一时,有欺世欺时的意思。因此,真正的艺术面对的是民族,民族文化与审美,是历史,这里的尺度只有一个:真实。以薄欺世欺时,只能借用哗众取宠的手段,以迎合社会世俗的短暂浮躁需求,是不可久长的。

 所以,就本义来说,厚薄不是指技法中的墨厚、墨薄,是思想境界的问题,是艺术观的问题,是艺术家如何做人和如何对待民族文化的问题。有历史感的书画艺术家,钟情民族文化与艺术发展的书画艺术家,既知艺当为厚,亦知艺如何为厚。中国书法、中国画,既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之中,那就是赋其民族文化满满的书卷之气(从民族文化中走出来而形式不具有充分的书卷气是不能被理解的)和丰富内涵,这就是以书画为怀的“大丈夫”(这里的“大丈夫”指气概,包括女性)应处之地——“厚”之地。处“厚”地的书画艺术家,创作中是要有所取舍的。因为我们的文化传统太厚重了,是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的,而我们的认识能力、接受能力,就个人来说,那又是有限的,所以我们在学习过程、认识过程、继承过程中,要有所取舍。不知此,是盲目的。盲目创作,没有前途。

 我们当代书画家,在民族文化重大发展时期,当提振信心,承担重任。那么,就要重视境界提升,厚道做人;长期蛰伏,十年不鸣;精湛学艺,弃此取彼。如能做到这三点,那我们就“厚”了。

 

旭宇口述 郗吉堂整理撰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