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书心得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诗文学术 > 读书心得

《老子》读后悟道之十六:书画与传统文化

发布日期: 点击量:

鱼不可脱于渊

——《老子》读后悟道之十六:书画与传统文化

 

 老子说:“鱼不可脱于渊。”(《老子》第三十六章)

 读老子的这段话,想到的是书画具体创作的问题。

 书画家是鱼,鲜活的鱼,具有各种形态、面貌,是有不同表象特征的个性的鱼。

 鱼不可离水。在一般创作上,比如文学,谈鱼水关系,那是指创作与生活的关系问题,但书画创作有特殊性,鱼水关系在这里要借以说明中国书法、绘画与传统文化的关系。那这里哺育出鱼的鲜活生命的水,养活了鱼的强大生命力的水,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。中国书法创作、中国画的创作,首先应扎根于强大的传统文化。我们是这么认为的。

 水,即书画的法则、创作法则、艺术法则、审美法则等。书法是有法度的,法度是水。约定俗成的规则、规矩,即是水。这个特点可以让各种鱼生活,而且生活得很好。这水很宽阔,有深渊,有大海,有浅水、深水,大家各游所游,相忘江湖,不用相濡以沫,可以生活得很好。

 相反,如果脱离了这水,脱离了法则,那么这鱼就活不下去了,就成了干瘪之鱼,不仅不能鲜活,而且连生命都没了,成了死鱼。庄子说的相濡以沫的鱼,能存活几天?是活不了的,只有死亡,等待死亡。

 现在的书画家,有的在法度内游,凭借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,还有自己的时代悟性,游出自己的新姿、新风采,游出自由自在,成为大家。书画大家的新游法、个性化游法,日后也要成为水的,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。文化史上的大海就是这样子,我们的书画法则就是海的法则、水的法则,是鱼在水里怎样游得更鲜活、更优美的法则。王羲之父子、颜真卿、苏黄米蔡、王维、吴道子,还有很多的文化先哲、艺术先贤,他们都以自己的鲜活,构成了我们的文化大海,这是丰富多彩的。郑板桥的书画,有点古怪,特别是他的字有点古怪,但那是有文化底蕴的,功力也是很扎实的。还有赵之谦的画雅俗共赏,也让人喜欢,这都充实着我们的传统文化,丰富了我们的传统文化。书法有真、草、篆、隶各种书体,中国画也有花鸟、人物、山水、写意、工笔等各种门类,它们各有法度,当然也是法度的体现,是应当共同遵循的。这样的海,很深,很宽阔。古人讲,海阔凭鱼跃。在法度内,鱼可以游到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,可以游到世界各地,可以游到此岸与彼岸。但你只能在水里游,不能跳到岸上去。人说:鲤鱼跳龙门,也是从下游跳过坎,跳到上游,自然是在水里,但是决不能跳到岸上去的。

 现在有些书者,用头发蘸墨,用屁股蘸墨,这是搞怪搞到恶作剧份上了。行为本身不仅远离了书法的雅与神圣,而且玷污了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,令人作呕。他们离开了法度,没有了水,跳到了岸上,自然会干死的。绘画也一样。中国画,写意的,写实的,几千年来发展很丰富。但近些年来,写实的画则谨毛失貌,写意的画则只剩一个理性的公式,像一副肉烂掉了的鱼骨架,连鱼骨架都不是,鱼骨架还有一个轮廊,而这是连像的一点影子都没有。这都是远离法度,跳到岸上的后果,因为他们不守法则,失去了本,失去了根。

 干什么事都一样,各有法则,各守法则。天下万象,貌似纷乱,实则有序。序就是法则。藐视法则,轻者被逐出门类,重者自我毁灭,自我夭折。古人云:欲速则不达。离开法则,想成名快一点,取得成就快一点,但往往适得其反,只能是拔苗助长,费力不落好,天没有上得去,连原有的基础也破坏掉了。云在天上,那也是有法则的,人在地上看,以为随意,其实千变万化,自有法则遵循。书画也一样,跳到岸上,只是博取眼球,眼前光景还没顾上看,艺术生命就终结了。为什么,因为没有了水。

 引申下去,也很有意思。比如草书,有一个法度、要求,这就是水。在法度内,草书家自可任意创作,各写新意。张旭的草书,怀素的草书,可颠可狂,可醉可痴。毛泽东说:欲与天公试比高。那是当然。

 心高是可以的,但只要是鱼,那就离不开水。

 中国书画的水,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,这是要认清的。

 

旭宇口述 郗吉堂整理撰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