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书心得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诗文学术 > 读书心得

《老子》读后悟道之十一:青年书画家当以知识积累为先

发布日期: 点击量:

深根固柢 长生久视之道

——《老子》读后悟道之十一:青年书画家当以知识积累为先

£旭宇口述 郗吉堂整理撰文

 

     真正有头脑的艺术家,很想有所作为的艺术家,眼光要放远。

     老子说:“深根固柢,长生久视之道。”(《老子》第五十九章)此语是为真言,是为至理。

     艺术的道路,就是人生的道路,当戒急戒躁。要一步一步走,每一步都要走稳,走结实,走出力度。古人说,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,千层之台,始于垒土,就是这个意思,下功夫打基础。

     人生有多宽阔,基础就要打多宽阔。从道德、情感、品性以及知识积累等各个方面,多下功夫,提高自己,最后走上大艺术家的道路。自古以来,知识积累对书画家都极为重要。从王羲之、颜真卿、吴道子到近代齐白石,这些人都是凭着丰富的知识积累、方方面面的积累站起来的。他们有专业知识,有人生历练,有社会价值观。

     王羲之书名很大,其实在他的时代,画名也很响,只是后来画名被书圣书名淹没了。他人品很好,虽然生于大家豪门,祖上与皇家有姻亲关系,但很有社会责任感、时代感,虽然为官,却也痴迷艺术。颜真卿也是官宦之家的后代,为人为艺,世之楷模。吴道子生于民间,天资过人,画艺超凡,后来连皇帝都要请他画蜀道风光。他用大写意画法,竟一日而就,那味道连皇帝都称赞是不下于皇家宗族人物李思训的数月努力的。在那样的时代,他也是个重心性历练,重艺不重财的画家。历史上的书画名家,都是这样,在知识积累上,都是一生的。齐白石小时候放牛,但爱学习,书本挂在牛角上。他喜欢读书,读书就是知识积累,书本挂在牛角上就是生活历练。齐白石的根是很深的,他是六十多岁之后,才变法,书风、画风、刀风,皆有新意。他的新意,是从多重积累中升华来的。没有厚重的积累,突然间受一点外来刺激,就想独树一帜,也就只能想想。

     对年轻人来讲,现在都想一鸣惊人。书没读多少,生活历练没经过多少,毛笔也没有磨脱多少,只是听了几句鼓励的话,或是受社会上其他方面的“启发”,就试图一举制胜,领天下之先,这是靠不住的,只能是一枕黄粱。书画之事,只有老老实实地去接受岁月的磨炼,心中有多少积累,笔下才有多少表现。为艺,心可以巧,那是悟性,笔可巧,那是“会”写“会”画,也就是俗说的“善表现”,唯在做人为艺上,不可耍“巧”。这个“巧”,用鲁迅的话说,就是对自己的“瞒”和“骗”,很要不得。真正管用的为艺之道,就是老子的那句话:“深根固柢,长生久视之道。”什么是长生?什么是久视?就是作品厚重,有味道,耐读耐看,耐一代人看,耐几代人看,耐历史回味。老子说过,人要长寿。什么叫长寿,就是“死而不亡”,人都离开了这个世界,这个世界还记着他,这才叫长寿。书画更是这样,只有好作品传世,后人才能记着这个书画家,这叫历史记忆。

     “历史记忆”,光有热情期待不行,要切实努力。对青年人来说,这很重要。体育、音乐,那一定要先天素质,加上努力,当可少年成名。文化艺术就不同了,重在积累过程,方方面面知识积累得多了才可羽化。写小说的人光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讲小说写法就能写出作品,恐怕是笑话了。写书法的人光知道中锋侧锋、提按转折,就能写出《兰亭序》《祭侄稿》?王羲之、颜真卿有过多少感慨、感叹?那是他们穷一生的血与泪,呼与唤,以及肝肠寸断,才有的结果。今人不析此情,又怎知此中千古沉蕴?还有八大山人的画,不知他们内心郁闷沉痛的人,怎知画为“心画”,诗为“心声”?所以,古今书画大家,都是在生活中经历过很多的历练和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后,才最终羽化的。因为他们知道得太多了,明白得太多了,点滴墨渍都是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与判断。

     书画大家都是从年轻时的无名之辈走过来的,现在的没有名气或名气不大的年轻人,只要培根固柢,砸实根基,就有希望成为名家、大家。

     要想成大树,必须先在肥沃的土壤上扎根。

     根扎多深,树长多高。

     草花,今天开了,明天就谢了。

     大树,要过多少年,才能成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