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界评论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各界评论

【评论】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—— 李济人

发布日期: 点击量:


    旭宇出生的年代,正是日寇侵华时烽火连天的战乱岁月。由于家里很穷,已到上学年龄的他却根本上不起学。 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,旭宇才有机会入小学读书。不巧的是,这一年夏天,家乡的还乡河猛涨洪水。无情的洪水冲毁了孩子们上学的道路。村里的孩子们大多因此而辍了学,惟有他——年仅10岁的小旭宇,硬是坚持了下来。由于家境贫困,旭宇从小就帮家里干活。一年的中秋节,学校举行了考试。一考完,小旭宇就回家拾柴禾去了。待老师看完卷子,小旭宇竟然考了个全班第一。而此时,小旭宇刚背着满满一筐柴禾,满头大汗,气喘吁吁地回到家里。这时候,月亮已从天空升起。最使他难忘的是,在他上小学六年级的那年,大姐已出嫁,二姐卧病在床,排行老三的他便成了家中惟一能帮父母干活的孩子。他经常替父亲出工,推土、挖河、修水库,什么活都干。有时,他上不成学,就把书带到工地上去。白天没空,晚上点着煤油灯学习功课。当时正值实行高级合作社,小旭宇经常吃不饱肚子,就是在这样一种艰苦的环境里,旭宇的学习成绩却一直保持着全班第一。

 1956年,旭宇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家乡一所新建的中学。学校不要求住宿,花钱也少,倒是挺适合家境贫穷的旭宇,但却离他家十几华里,而且中间还隔着一条河。每天早晨5点钟,小旭宇都准时起床,背起母亲为他预备好的干粮兜,连跑带走的向学校赶。从家里到学校,每次都要趟过小河,走一个半小时,不论刮风下雨,小旭宇从未耽误过一次。夏天天长,中午小旭宇就赶着回家吃口饭,冬天中午回不去,小旭宇就将母亲给他带的冰冷的干粮、白薯在煤火上烤一下,没冷没热地啃下肚去。来回路上被雨淋湿是常有的事,有时鞋子破了,路上的荆棘、尖石块把脚扎得鲜血淋漓,但小旭宇从未因此叫过苦、喊过累,更未因此而放弃学业。至今令他记忆犹新的是,因他的家里人多房少,住不开,每年夏天,他就找村里有闲房子的人家住宿过夜。到了冬天,就住村里的饲养棚。一到晚上,村民们聚在饲养棚里开会,吵得天红地黑的。只有等散了会,小旭宇才在马灯下做完作业,然后入睡。由于长期在又暗又弱的马灯下看书,他的眼睛过早地近视了。

 上初一那年,为了替父母分担忧愁,旭宇利用假期时间到学校打工,一干就是50多天,每天可挣到1元5角钱。他把积累的钱大部分交给了父亲,剩下一小部分用于购买学习用具和书籍。也正是这时,旭宇开始在学校图书馆借一些课外书,白天没有时间,他就利用晚上时间看。凭着坚强的意志和毅力,他陆续读了《钢铁是怎么炼成的》、《中国的保尔——郑振铎》、《宝葫芦》《三里湾》等文学作品,为他后来走上诗歌、散文创作之路,成长为一名著名诗人打下了初步的基础。1958年,旭宇以优异的成绩,提前半年初中毕业,被保送到唐山玉田师范学校,开始了他新的求知生涯。

 旭宇先生不但是一位著名诗人,同时还是一位颇有影响的书法家,他是本届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。他之所以在书法上取得巨大的成就,这与他父亲的影响和严格要求,老师的辛勤栽培,以及他童年、少年时期的勤学苦练是分不开的。他曾下苦功临习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法帖,一临就是六年。上了初中,他也一直未曾间断过临池习书。后来更是遍临百家碑帖,从中吸取营养兼取百家之长,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。

 古人云“艰难困苦,玉汝于成”,又有“自古雄才多磨难,从来纨绔少伟男”等名言格句,旭宇先生少年时期的人生历程,不正是对这些名言格句的生动写真吗?“艰难困苦,玉汝于成”,愿我们更多的青少年都能像旭宇先生这样,走过艰难困苦,抵达成功,走向辉煌!

(原载《初中生周报》1999年2月24日)